服装设计理半岛体育念十篇

  服装设计       |      2024-03-06 16:07:08

  半岛体育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审美以及物质条件的改变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包含了当前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意识。总的来说,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理念等多方面内容。

  人性化理念中强调的是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把人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和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观点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能够结合人的生理特点考量人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是否能适应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还要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人们的主观感受,让人能够在穿上这样的衣服时不会感觉到尴尬和产生抵触。此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希望设计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表达对人类的尊重和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迅猛,但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近些年来不少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明显加强。这样的绿色环保理念反映在服装设计中,即产生出将更多的环保元素和环保材料运用到服装上的需求,以及对于降衣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意识。

  服装设计理念归根结底是人们在服装这一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动动机的集合体。而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信息的交换和爆炸使得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度不断提高,同时服装流行趋势更新的速度也远超非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特性来更加精准地把握住行业动向,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来提升设计水平,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手段来测评所设计的服装在人体上可能的舒适度和穿着时的视觉效果。

  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应该与环境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为了谋求在服装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众所周知,服装是大宗消耗品,其更新速度快、产量多且组成材料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皮毛被间接地用于服装设计。如果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没有教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就很有可能称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学生也很难被认为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一下子被拓宽了,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来了解最前沿的服装设计精神,培养服装流行趋势的嗅觉。但是,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课件等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我设计水平的能力,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服装设计技巧。教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半岛体育,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网络技术上的指导。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念,都反映出某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尽管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灌输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服装行业的设计风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忽略以往设计中的精髓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国内外、现代和古代的艺术特色,掌握发展规律和激发艺术灵感,从旧的内容中提炼出新的创意,在传统中创造新意。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讲授艺术发展、时尚潮流、不同时代审美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

  [1]刘晓萍.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

  慢时尚与快时尚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观念,慢时尚是一种心态,能够具体表现出一种生活方式。而与之相关的慢时尚理念更加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环保性。“慢”的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具有耐心、慎重以及低碳环保,并向面向生活表现出一种关怀与担当。慢时尚理念的出现为服装设计带来诸多光明的发展方向。

  慢时尚是在快时尚发展基础上演变而来,主要向人们呈现的是一种设计、消费以及生活观念,更加关注的是创意以及个性,慢时尚以一种自然的心态,树立在时尚领域的品生活。卡尔霍诺说,“慢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时尚是对快时尚的反思、总结以及归纳。慢时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关注生态。慢时尚实际上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设计思维,在实际的设计中鼓励设计师表达所想,在精确计划下进行产品设计,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提升品质。慢时尚注重生活品质,能够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第三,慢时尚设计环保。慢时尚关注的绿色环保,在实际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循环特征。[1]

  随着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如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需要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慢时尚理念之下的,服装设计具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慢时尚设计理念,对设计师的要求颇高。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是实现慢时尚理念服装设计的基础,而促进设计师修养的重要方式首先需要增加设计师的艺术涵养。设计的服装创意,与其生活经历的积累息息相关,而增加设计师的艺术涵养提升其慢时尚设计理念以及实现服装设计创新的基础。设计师在实际的服装设计中,能够对时尚以及设计健康的理念进行完美诠释,以独特的生活观察视角以及生活感悟,注重在服装设计中美的渗透。由此可见设计师在服装中的作用的重要性,其设计创新性上的贡献功不可没。[2]

  慢时尚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将情感注入服装艺术品中,更加关注的是设计的创造力以及情感体验。基于慢时尚的服装设计首先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然后从提升设计师自身素质方面入手,而进行的民主化设计。从时间发展曲线上进行分析慢时尚更加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代变迁的洗礼,其设计主题更加的稳定,进而推动服装设计成为一种经典,而其服装的消费者能够品味设计的真实内涵。慢时尚对服装核心设计的影响,现代服装设计中最为主要的特性就是实用性,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人的生活品质以及精神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慢时尚的服装设计,能够从人的真正需求入手,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对时尚的理解与追求。[3]

  慢时尚的出现,将其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中,一方面促进了服装设计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还实现了服装设计的经典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基于慢时尚理念的服装设计,能够从自然因素出发,在服装师设计中注入人文因素,使得服装能够彰显出一种前瞻性,能够体现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遐想与期盼。慢时尚设计风格多样,设计灵活,在实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更加的活跃。在此基础上,慢时尚能够为服装带来经典性。服装设计能够成为经典,就会在重重考验中演变为艺术品。例如,范思哲的大别针晚礼服、亚历山大麦昆妖女的鞋子以及三宅一生的“一生褶”等。这些设计作品在形式上都具有精湛的工艺,品味独特。在我国,慢时尚已经在服装设计师心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传统服装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主打品牌原材料设计,从服装设计的舒适度以及细节处下功夫。[4]

  慢时尚在我国影响比较浅,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对于慢时尚理念的宣传力度比较弱,因此导致慢时尚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认可度较低。而要想实现慢时尚在我国服装设计中的广泛应用,首先需要提升慢时尚设计理念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中的认可度。而提升其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慢时尚设计理念在社会媒体中的宣传,提升社会的舆论支持。目前,在我国慢时尚设计理念的社会舆论宣传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消费者对慢时尚设计理念的概念不清晰,在实际的消费中难以接受。只有增加慢时尚设计理念的社会认知度,人们才能够关注到慢时尚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内涵,进而对慢时尚的服装设计感兴趣,促进服装消费。媒体的对慢时尚的宣传,能够有效改变消费偏见,打消消极的消费态度。[5]

  目前,在我国以H&M、ZARA以及C&A等快时尚品牌为首的服装设计品牌发展迅速,并且竞争比较激烈。而与快时尚相比,慢时尚服装市场比较冷寂,但是却蕴藏着比较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国外的慢时尚品牌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小,尚不能进入到中国服装市场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中国慢时尚发展带来重大机会。因此,我国的慢时尚服装设计应该从国内经济发展入手,掌握服装行业发展动向,实现慢时尚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科技不断发展,在服装设计领域有着重大突破,众多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不断投入到生产使用中。基于服装设计设备的这样的背景,为慢时尚服装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慢时尚服装设计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第一,从面料技术创新上进行分析,例如,在我国嘉兴的纺织公司中,一直致力于对环保服装材料的研究,相继研究出15D柔丝系列和10D轻薄系列,这两种面料柔软,防风性强,透气性高。第二,从服装的工艺技术上进行分析,慢时尚的设计理念能够在设计师是工作指导下,创新服装工艺,增加设计灵感。

  在本文中对慢时尚理念概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慢时尚理念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慢时尚理念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对策。慢时尚理念对我国服装设计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增装师设计的创新性。其次,为我国服装设计注入了设计精神。最后,促进服装设计走向经典化。

  [1]冯艳红.城市慢时尚理念及其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7):113-114.

  [3]杨楷浪,刘晓刚.基于慢时尚理念的服装设计新趋势[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489-492.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服装的装扮,服装行业既是一个充满时尚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消耗大量资源的行业。当前服装纺织原料的过度浪费以及纺织原料的大肆污染,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将环保理念完美的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向大家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消费者对于环保纤维制成衣服的深刻认识,这样才能够提升衣服的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

  服装产业中服装设计是最开始的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环保理念的关键步骤就是应用环保材料,这种方法能够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的环保理念,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推动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将环保理念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下面详细说明环保理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众所周知,服装的设计师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设计师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把自然界中事物的色彩、纹理甚至是外貌融入在服装中,让创意去吸引人们热爱生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

  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再造将其运用在服装的配饰搭配中,例如:废弃的耳机、塑料、金属以及磁带等,都可以将这些物质随意的与服装搭配在一起,营造出天马行空、随意洒脱、另类夸张的效果。尽管这种设计不能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但是通过设计师的巧妙和创新的设计,可以正确的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让消费者接受低碳环保的服装。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挑剔,更新衣服的速度越来越快,长时间的购买衣服、丢弃衣服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将衣服进行回收和新作也是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1年FAKE NATOO品牌的创立者张娜就曾开展过“再造衣银行”,她曾通过观察将闲置或者是丢弃的衣服进行回收再利用,聘请职工分门别类进行拆分和清洗,根据色彩和厚度进行适当的搭配,拼接出更加时尚的服装。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适当的途径对服装进行拼搭,就可以用低成本的材料制造出更加符合环保理念的服装。对于经营服装的公司也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和旧衣回收公司进行合作,将囤积的衣服和回收的衣服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再通过设计师进行环保设计,就能够实现材料的零成本,对于这一类衣服,体现的不仅是设计师的巧妙创意,同时也会引领国际时尚潮流。

  随着服装业的迅速发展,制造服装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造成污染严重的废弃物就是难以降解的人造纤维,因此要在选材上多多使用有C材料,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有机棉是指在种植的过程中降低甚至完全不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非转基因棉花,使用这种棉花制造出来的有机棉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制造服装上,随着人口的不断激增,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都在应用这类材料制造服装,当前这种有机棉被广泛的应用于男女装、童装、内衣、成衣设计中。根据分析可知当前有机棉是服装设计的不二之选,是朝向环保理念发展的重要环保材料之一。

  环保面料指的是自然、节能、低碳、可循环利用、无害的面料,例如天然的毛、棉、麻和竹纤维等物质。使用这类环保面料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环 境污染,这类环保面料也是制造环保服装的首选。当前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天然面料的环保服装,例如设计师梁子采用广东传统的莨绸面料制造的高级定制服装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誉一片。莨绸是一种接近消失的古老面料,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胚绸,在使用薯莨的汁液浸染手工制作而成的,制造的过程不涉及到各类染色剂,是十分环保的,这也是服装受到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

  尽管现在使用可再生产品制作服装的想法没有受到很多国人的支持,认为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没有档次,是垃圾做成的产品,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偏见,相信通过设计师的不断宣传,人们会理解这种环保理念,人们会对环保纤维制成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主动去选择那些天然环保材料制成的服装,这样就可以从重要环节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

  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将服装设计的更为低碳和环保,为社会的生存环境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虽然设计师不能插手服装的制作环节,但是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环保理念,融合各类创意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制造服装,促使服装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1] 王红,朱旭明. 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 纺织科技进展,2010( 5) : 74.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开始转变,从粗放型消费逐步走向绿色环保消费。研究表明,一件商品从设计到制造完毕,产品性能的70%左右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可见服装设计阶段绿色环保理念的贯彻对于资源的节约有着非常显著的价值。

  服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美学规律及设计程序,将设计构思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选择适当的材料,通过相应的裁剪方法和缝制工艺,使其设想进一步实物化的过程。绿色服装不仅仅指用天然纤维织物制成的服饰,还要经过检测、认证并加有相应的标志,服装中不允许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而且服装使用后的处理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绿色服装设计则是指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设计过程都不会对人类甚至动植物产生危害,而且设计应该满足安全、健康、舒适的要求,满足适度、自然、节约资源、环保的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服装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西方许多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制定并且采用了一些服装的健康、安全与环保规定。比如1992年10月欧共体颁布法律,限定产品生产全过程都必须达到环保要求。欧盟禁止进口纺织品服装使用每平方厘米含镍在0.55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拉链、钮扣等金属物。之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通过立法对进入本国市场的服装与纺织品实行环保认证及有害物质检验认证制度。比如德国法律规定,一旦检测出含有致癌芳香胺,就要向厂家索赔,而且产品全部就地销毁。

  如今,很多设计师倾向于采用绿色纯天然的棉花或者羊毛作为服装原料,用石头、木头、棕桐果壳等制成纽扣,不使用化纤、塑料这些人造物,并从植物中提取出染色剂等。还有的设计师已经开发出了功能和种类多样的绿色运动服半岛体育,比如抗紫外线、防辐射、防臭、消炎、消痒、除菌、阻热、促进微循环等。比如Gucci的首席设计师Frida Giannini设计了环保T恤;Ale×ander McQueen设计了骷髅头形状的地球,并将其印在有机棉制作的围巾上;作为设计界环保领军人物的Stella McCartney不但坚持素食,在所有设计系列中,也全部选用天然、绿色环保的物料,并拒绝使用动物皮草。包括她为Adidas设计的运动系列,也坚持使用各种环保材料。一些国际大牌更成为了设计绿色环保服装的先驱,比如乔治・阿玛尼推出的环保型牛仔系列(图1),新创的漂染程序将耗水量降低了三分之二,采用100%有机棉,皮质标识牌则改成麻布制;NIKE推出了轻薄吸汗运动服(图2),H&M每年都会设计出以有机棉为材料的服装,并且在图案上也追求环保意境的表达,等等(图3)。

  在我国,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与开发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很多设计师将品牌的出发点定位在“生态与环保”上,采用彩棉服装、蚕丝织物,还有植物纤维、牛奶纤维等这些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本色原麻、原棉、生丝等天然纤维织物作为设计材料,颜色方面倾向于对自然色的运用,比如白色、米色、卡其色、棕色等等,回归简单、自然的风格。国内的衬衫产品,比如“罗蒙”的高科技天然纤维素纤维开发的各款服饰,在市场极具“绿色”视觉冲击力,这些服饰正是采用有一定技术含量、对生态环境有利的纤维素纤维制造出来的,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图1―图4)。

  “5R原则”(“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体现在服装设计中是指为减量而设计、为再利用而设计、为循环再生而设计、为回收而设计、为环保选购而设计。在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改进结构、材料、空间等要素,把使用的资源降到最低限度,在减少衬料层次的条件下,使服装达到同样的挺括度;设计师要考虑衣服成型后是否有利于维修保养和重复再利用;在选择面料时尽量选用可自然降解与再生的循环性材料,生产的成品对人体应该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且能够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消化,或者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回收再利用。避免使用回收困难的材料。

  色彩会对人产生从表面感觉到心理深层的影响力,颜色知觉是视觉审美的核心,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其造型只占20%,而 2分钟后,色彩仍占60%半岛体育,造型占40%。设计师在用色时不应选择太过于艳丽和繁杂的色彩,繁杂的色彩不仅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在制作过程中还会耗费大量的染色剂,而绝大部分染料是化学物质,使服装材料加工成本增加,还产生了大量污染废液,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设计师可以尝试采用简约自然的色彩,用尽可能少的色系或是降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从大自然中取色,大自然是个多彩的世界,其中的绿色、蓝色、棕色等都是十分迷人的颜色,是一种永恒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生机、活力以及和平、美满、幸福、自由、自然等等。因此,设计师在服装颜色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取材于大自然,充分反映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生活的大环境,着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绿色服装材料又称生态服装材料,在对服装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时,材料的绿色环保是最为重要的,设计师既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还要了解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使用无毒、可重新使用、容易降解、无污染和易回收的材料。服装最常用的面料包括棉质、丝质和化学纤维。其中棉布本身独一无二的透气性和天然性,格外受到设计师的喜爱,棉质衣服吸汗、透气,保暖性强,与其他面料有很大区别,穿着感觉很舒服,而且染色和印花都比较容易。从美感来说,平织棉布的印花效果和针织棉布的染色效果,都有一种天然纯朴和青春气息,这是其他面料很难取代的,因此很多内衣面料的首选就是棉质。随着纺织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保健型面料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未来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这为维护人体健康,增强衣物穿着的舒适性,实现绿色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比如现在比较常见的天然彩棉、莫代尔纤维、大豆纤维等。天然彩棉是一种具有红、黄、棕、绿等颜色纤维的棉花,用彩色棉花制成的纺织品不需化学染料染色,是在棉铃成熟吐絮时就具有的颜色,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对水源、土地的污染,顺应了人们追求纯天然时尚、环保与健康的时代潮流(图5)。莫代尔纤维是奥地利一家公司开发的真木纤维素纤维,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天然纤维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被溶解,再经过纺丝及处理加工而形成的,这种纤维的残液排放对环境是没有危害的,而且制成的衣服手感柔软、滑爽、色泽纯正,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且易打理(图6)。大豆蛋白纤维单丝纤度细、比重小、强伸度高、耐酸碱性好,用它纺织成的面料,手感、光泽、保暖性都很好,而且具备棉纤维的吸湿和导湿性,穿着十分舒适,而且能使成本下降30%左右(图5、图6)。

  服装造型是表现精神方面的思想,源于心灵的意念。这种美使人与服饰和自然处于一种协调、统一、和谐的状态。绿色环保服装的造型应该在创造人体感觉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适度空间的基础上追求时尚,做到既要生态,又要时尚的设计。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借鉴立体剪裁的方法,运用东方平面构成理念和直裁制衣技法,以非构筑式结构模式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无拘无束、少有人工雕琢的自然朴素的时装氛围。另外,自然界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参考资料,加以提炼成为可以应用到服装上,广泛吸取自然生物的造型,让人们在服装的造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化,比如模仿蝙蝠的蝙蝠衫、模仿飞燕的燕尾礼服、模仿喇叭花的A形喇叭裙,仿照自然界生物造型的时装式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图7、图8)。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图案中的形式塑造自然因素,塑造的形象能沟通内外和大小环境,为整个设计增加魅力因素,将具体的形作为一种表达情形和意蕴知觉的手段,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含义的梅、兰、竹、菊等自然纹样都可以运用到造型设计中。此外,在服饰配件上,比如口袋、纽扣、帽子等,设计师可以采用易更换的配饰,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流行等因素对服装单品自行增减、替换设计,进行重新组合搭配,完成自我形象设计,充分体现出着装者的自主性。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自己成为设计师,将穿着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展现作品,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服饰的利用率,延长服饰的生命周期(图7、图8)。

  绿色环保的新型服装,有着其他服装无法比拟的优势。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环保服装设计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培养全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态的时尚理念,以及确立服装的绿色生态设计观已经成了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服装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设计观念的狭隘视角,从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用大设计的眼光与文化触角来认识服装生产从设计、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并给予服装完美的设计,从而为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塑造光明的前景。

  [1]马大力,冯科伟,等.新型服装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中国受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而礼学在儒家学说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基于礼的功能,儒家学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服饰设计观指导思想。在重视服饰美之前,首先考虑服饰礼仪的规范化,重视服饰本身的社会功能。按照儒家理论,深衣的袖圆似规,顿衣似矩,背后垂直似绳,下摆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采用右衽式,这是儒家理论中以右为上,尊右卑左思想的体现,这种形式自产生后,一直波及后世至现代。当代社交活动的正式服;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纵观过去,中国催统服饰礼仪比之西方更加规范严谨。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道家采纳的哲学观。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这种设计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就已记载,《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对服装而言,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着装环境及衣料的质地和裁剪手法,只有这四种和谐统一,才有精美设计。这也正是当代服装设计功能学的主要思想。

  在当代女装的宽衣造型款式上表现出了一种中国风格的神气与韵味,流露着民族的潜在精神和文化的内在灵魂。它体现了中国女性贤善宽容,自然质朴,淡泊明志的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还有贤淑婉约,含蓄内敛,柔中寓刚,宁静致远的风韵气质和个性色彩。韵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女装造型上体现出的精神气质。气韵之美隐含着中国女性的服饰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种特性使中国传统思想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和精神,它与时代的潮流相吻合,是一种至上的理论指导思想。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人们着装观念中,将带给服装设计行业更大的设计空间,以及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华夏先民创造衣着服饰,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易・系辞》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时的服装款型以贯口式、披巾式、上下分体式制为主的款型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反复运用,交替发展变化,形成了千变万化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由中国服装的三种基本款型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演变,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其服装款式的总形变化已概为四种:H形、A形、Y形、x形,但无论哪种形状都必须适应人体体形,必须符合美学原理。

  在我国传统的美学原理中,经常用格律作为构图,布局,结构的主要手段――格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米字格,另一种是九宫格。米字格是格律体构图的基础。米字格布局的核心法则就是横、竖中轴线垂直交叉,例如,北京城的古建筑布局,九宫格是中国传统构图的另一法则。它是运用等距离经纬线交织分割,确立构图部位的法则,它各有经纬三条线,交织分割成九格,故称为“九宫格”。中国的国旗就是按九宫格的法则定出位置和大小的。现代服装的款式构成中格律的运用,是将米字格和九宫格,按人体的主要结构点组织格律,在人体的外轮廓形上,用竖中轴线和横中轴线交叉构成田字格形,通过两乳尖作一横线,在髓骨位上作一横线等一系列的分割,可见格律成了当代服装款式构成分割、定位的基本依据。

  纵观现代服装的结构造型的变化:用继承与发展的眼光来看服装造型设计。运用中国传统的格律以及造型对当服装进行创意设计无疑能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符合人性化的设计灵感。

  传统服装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通常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纹样,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另外,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纹章图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华虫”取其文丽;“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洁净;“粉米”取其滋养;“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一般而言,现代服装侧重款式造型以突出人体造型美半岛体育,而图案装饰则处于从属地位。装饰图案主要运用点缀手法美化服装。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传统服装上极为普遍,苗族、侗族、彝族、景颇族妇女均身穿采用绣衣。民族服装在装饰部位的选择装饰手法的创新,装饰母体的运用、装饰风格的创造上卓有建树;近几年中国花鸟画式的写实花卉图案以及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扇子、屏风、风筝、龙、凤、狮子等题材,广泛的运用于各类国际、国内品牌服装设计中。

  论文摘要: 设计是服装企业跳动的脉搏,设计师是服装企业的关键。本文从设计理念的视角,分析专业教育中服装设计的教育方向,从而推动教育及服装设计的发展。

  我国纺织服装以贴牌加工(oem)起步发展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纺织服装大国,以至于欧盟美国针对中国不断掀起纺织品贸易战。而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并非是发达国家所想象的金矿、银矿,而是重重困境:越来越低的加工费,越来越短的交货期,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越来越复杂的贸易政策,越来越少的利润……我国服装业的困境是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竞争不重秩序,重外向型激励不重内在改革的缩影。

  这些困境的根源是我们对服装生产没有主动权。我们是oem中的接单方,而非发单方。其实很多企业在早几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尝试着去创造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品牌或成为oem中的发单方。目前,国内已有80万至90万个服装品牌,但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在未来竞争中,也无力与洋品牌抗争。中高档市场,总是洋品牌在一路领跑,洋品牌的服装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换句话说,消费者更喜欢“洋设计”。国外的市场也是摈弃中国的设计,而只许中国生产。所以,创立我国服装品牌的根本在于提高设计水平。

  服装是个文化消费产品,科技、时尚、审美是时装品牌的三大要素,设计是服装企业跳动的脉搏,设计师是服装企业的关键。在树立起我国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过程中,设计师将起着决定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紧跟时尚潮流,缩小与知名服装品牌的差距。

  首先,企业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表现。它是一个包括产品的功能要素(如用途,品质,服务,价格,包装等),厂商和产品的形象要素(如图案,色调,广告,音乐等),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的综合体。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看作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品牌观念的落后,往往比产品技术落后更可怕。

  品牌的建设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建设,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利益。我国服装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打好根基,扎扎实实做品牌,一位著名的美国咨询顾问曾针对中国服装自身的品牌问题这样说——“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距离疾跑”。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速度在加快,程度在加深,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服装企业只有建立起能够凸显民族特色,附着企业文化的高品质,高信誉的服装品牌,才能被世界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品牌意识的力度,让学生在校内先熟悉了解一些品牌,逐步深入品牌,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我国服装和国外真正的差距是设计师文化内涵的距离,是市场观念和品牌规划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世界上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都是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的民俗风情中发掘创作灵感,为人们呈现出纷繁多样的风格迥异的时装作品。他们常常将民族的式样和传统的装饰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新组合,提取精神实质,再来创造现代,使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并成为服装流行的主导趋势,向世界传播。我国很多服装企业设计人员不能在服装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不能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耐人寻味的是世界服装流行款式,在许多原理及造型上,与我国的传统服装极为相似。如立领、盘扣半岛体育、团花锦、斜门襟时常出现在t型台上。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让历史文化得到一种延续,使传统的服饰文化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

  再者,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设计的职业化开始,设计师和企业家寻找最合理的合作方式的尝试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外知名的服装品牌绝大部分都是设计师自己创立的,当时的设计师都是公司的股东。换句话说,设计师都直接对自己设计的服装销售负责,直接和市场打交道。这样设计师有创新上进的意识,而且其设计风格也会传承下来,成为企业积累的财富。比如皮尔·卡丹,他的服装所蕴含的就是他本人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反映了他的那种文化层次。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自己服务的企业里有一番作为,希望自己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品牌运作做出一定贡献。为此,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文化气质,使他们将市场与设计有机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优秀的传统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巨大源泉。对于服装的文化内涵更要继承民族传统,寻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寻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逐步积淀自己的文化,才能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1]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理念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1-114.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的学科,是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相比于西方国家起步晚,发展慢。目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服装市场的发展,市场对服装设计的审美、创新、技术、理念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前现代设计理念。虽然当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不断优化并完善,但课程的设置缺乏创新,难以适应现代设计新理念的发展。当前服装专业课程还存在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脱节等问题。

  通常服装设计包括构思、设计图、结构图、工艺制作等几个步骤,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往往也是根据这几个方面设置的。当前的服装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偏重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材一般更新较慢,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新的设计理念方面的相关内容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新设计理念少,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与市场的发展脱节,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潮流。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善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但是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教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现代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滋生学生的依赖思想,弱化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网络元素逐渐融入服装设计中,从而形成了现代服装设计新理念,例如虚拟服装设计、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绿色服装设计、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等理念。

  虚拟服装设计就是将计算机电子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服装布料。这种服装设计理念在美国比较流行,美国已经开设许多虚拟服装设计网站,客户与设计师一同在网络上进行服装设计,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客户满意的服装进行模拟还原。客户和设计师能够直观地感受设计出的服装效果。如果不满意效果,修改也十分便捷。虚拟服装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服装的垂顺感等性能,还能够根据人的身材特点设计出适合的服装。虚拟服装设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普及,但是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对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超维视觉服装设计是把人及人的心理、视觉、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考虑到服装的设计中去。超维设计超越了空间的维度关系,注重对环境心理学和观赏心理学的运用。超维设计开拓和丰富了设计人员的视觉设计思维,从过去只重视画面的造型、色彩、构图转变成为超维视觉的设计观念,设计理念更具创新精神。目前的网络服装设计理念将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将服装的色彩、光线、面积、位置、平面、立体、视觉及空间功能结合。

  绿色服装设计注重环保和节约意识,使服装设计回归自然,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将服装设计加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当下许多时装周上的服装设计在色彩上注重表现自然和环境,在服装的材质上注重废物利用,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环保材料设计出服装。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四)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成为服装设计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各大时装周上的流行元素。欧美许多国家的服装设计师也对中国元素十分感兴趣,设计出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中国服装设计更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内涵融入服装设计理念中,不断创新服装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的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服装设计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如果缺乏服装设计知识,就无法准确地获取设计灵感,因为人的思维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与增强的。教师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设置服装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还要在课堂上及时引入全新的社会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存在于文学、哲学、音乐、戏剧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和观念等,由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服装设计灵感。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快的行业,潮流和时尚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紧跟时尚的潮流,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对新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之外,高校还可开设一些辅助课程,例如艺术欣赏、服饰潮流欣赏等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服装设计教学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将现代设计新理念融入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起学生对于新设计理念的关注和认识。现代设计新理念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教师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先进设计软件,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装设计意识。教师还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例如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只有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现代设计新理念,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水平。

  现代设计新理念中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注重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学生只有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掌握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文化元素,找到服装设计灵感。服装设计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当代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艺术修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鼓励学生在传统艺术中找寻设计灵感。例如我国传统的旗袍在世界各国时装界引起时尚潮流,还有中国的剪纸、水墨画、刺绣等元素都能够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

  虚拟服装设计理念和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理念都强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未来服装设计将会越来越依赖先进技术。当今学校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学生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的意识还不强烈,网络服装设计理念还没有真正被理解和应用。教师应加强学生网络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设计软件设计出最具创新意识和潮流理念的服装。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这个主题也影响着服装设计行业,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和传播。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使学生的服装设计紧跟时展的潮流。

  绿色服装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节约资源的目的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并且要考虑服装材料的回收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也要考虑服装材料价值的高低,在回收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这也是在生态环保时代做绿色服装设计最基础的工作。二是在服装行业普遍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并且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全面落实绿色服装设计理念。逐渐树立生态环保的生产制作理念。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三是对服装设计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尽量节省成本,做到符合我国建设经济节约型的社会的要求。四是在产品的包装上,推行绿色包装理念,不仅能够为服装产品营造一个好的形象,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为了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向全民普及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并且创建一个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平台,进一步实施绿色营销策略,推动我国绿色服装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服装设计理念逐渐产生,这种理念把服装环境的属性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符合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是一种贯穿与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也是在当前生态环保的时代重要的设计方式。绿色服装设计不仅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还把健康因素添加到设计的环节中。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最主要的是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目标,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环境。从而达到艺术与环境的平衡。而且通过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环保的知识。

  绿色服装设计主要是坚持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提倡保护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材料,在设计中坚持简约主义,形成一种简洁、准确、凝练的风格,既实现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又为产品树立了新的特色,赋予产品独具一格的魅力,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际价值。

  这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利用上,坚持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既凸显一种怀旧风格,又展示了产品的节约理念,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的维护,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贯彻设计者对自然环境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美的展示。

  自然、健康、简约是现如今人们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同时也体现在服装产品的设计上,设计者将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入一起,表达了设计者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绿色服装设计主要以环保为目标,在满足环保目标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以下从绿色服装设计的面料、外形和色彩三个方面来分析设计的策略。

  首先,绿色服装设计的面料选择主要是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性。最好的选择是含有纤维的面料,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纤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提高循环利用率,如果没有被回收利用,也具有降解性,可以直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分解。再者,纤维具有保健功能,是作为环保服装面料的最佳选择。还有就是一些可再生的废弃资源可以作为纤维的原材料。通过以上对纤维优势的了解,纤维作为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面料是十分环保的选择。其次,在选择符合绿色服装设计标准的面料时要注重原料的天然机理。因为面料的天然肌理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服装材质的健康性,减少对人身体的伤害,也可以选择一些原生态的自然材质,能够让消费者体会到自然美,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在服装外形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处理,无论是西方流行的三维立体结构,还是东方流行的二维平面结构,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体感到更加的舒适。绿色服装设计不应过分的追求外形上的创新,应注重表现人体的自然形态。在绿色服装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风格的部件来实现服装外形的多样性。例如可以为一件服装设计多种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领、袖口、口袋等配件,让人们在进行服装搭配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更换,参与到服装设计当中。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与本性,提高服装的使用率,并增加其生命周期,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物尽其用,自然环保的目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注重外形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其生态性和环保型,将服装设计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无害于生态环境。

  在所有的色彩当中,绿色是最能代表大自然的颜色。它具有象征生命力、清新和活力以及舒适等特色。绿色更能够对人们内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服装设计师在选择颜色搭配时,通常会选择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绿色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色调。以达到与其他颜色的一致性,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焦点,虽然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但是国际市场上已经生产处各种具有绿色服装标识的服装,如防晒、防辐射、防紫外线的服装等。相信随着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我国绿色服装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绿色服装设计为主导。总之,在我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绿色服装设计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其他学者能有更深一步的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西方基于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的服装设计教学理念和模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序幕。发展至今,全国已拥有庞大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为产业发展培养出大量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然而,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从形式到形式”的教学模式,即国际时尚体系上游的服装形式本土化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诸如发展历史短,国际时尚体系的制约,产业设计人才的要求等。我们不能断言,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在过去的30年里,培养了一大批“买手型”设计师,但是,在当今服装产业中买手型设计师大有人在。显然,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对称,但与中国创新型服装产业发展方向不对称。其对称性表现为:二者均存在设计实践结构的不完整,以及对设计理念的淡漠和摒弃。具体表现为“从形式到形式”,即对服装形态的杜撰和对国际时尚体系上游服装形式的修修改改。[1]出于国情考虑,这种被动务实的学习方式在当时社会亦有它的合理性。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一务实的路径,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型产业建造,显然行不通,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和服装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中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需要转型,但其转型过程不是盲目的,需要根据人们对事物循序渐进的认识及表达规律来对症下药。认识的过程一般由表象到结构再到本质,设计、造物则由本质到结构到表象。设计、造物从本质(被造物)开始,即从概念(文本)开始。从本质上讲,概念(文本)即是事物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设计对象的本质,也是设计的理想价值。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对设计概念(文本)的淡漠或摒弃,其实质是对事物本质和价值的摒弃。毋庸置疑,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在服装设计教育和服装产业领域,的确没有创建多少有价值的本质,因为我们从西方人那里拿来了本质、形式和价值。我们必须根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造物的基本规律,以及特定的时代背景,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创新理念,实现服装设计教育和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型就是基于造物结构,健全课程体系,即创建新的、有价值的相关学科和知识,视觉化理念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生产营销的相关知识。升级就是提升学生文本(概念)创新的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基础,培养目标决定于社会的需求和教育思想,前者是实践的要求,后者是理论的要求。[2]培养目标需要满足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从历史角度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当前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所培养的人才方能被社会所接受,为社会做出贡献。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内容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理论与实践双重要求的满足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

  1.系统、科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服装设计是一门时尚的交叉性综合型应用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知识体系的综合性、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尚前沿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界限的模糊性。当今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要以其专业特质为依据,建立以跨学科、多维度、宽领域为原则的专业知识系统,使其更加注重设计与社会、设计与人文、设计与科技,乃至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3]服装设计专业的转型升级基础应该包括课程结构的优化,不同科目之间的横向渗透与纵向衔接,以及每一科目各单元之间、各项内容之间的协调。[4]首先,服装设计专业的时尚性要求其专业课程内容应当具有时代前沿性,其国际性要求该专业应融入先进的国际服装设计思想与理念,符合世界服装设计流行发展趋势的技术手段,使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研究与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除专业知识外,文学、美学、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材料学、环境学、经济学、市场学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知识,不但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伦理、环境伦理乃至全球伦理的关注[5],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还可进一步充实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构架。其次,服装的文化属性要求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的理解与学习。正如我国著名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言:“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可见,要想实现中国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升级,促使中国服装产业繁荣发展,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以及中华人文精神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图1)因此,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应当在保证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国际化、时代性与前沿性的前提下,补充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引导其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结合现代审美方式,研究传统文化,增强人文修养,把握历史文脉,将人文内涵贯彻到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从而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在设计实践中产生符合新时代、新环境的“新思想”,创造新的“设计理念(文本)”和“切实之体(产品)”[6]。

  2.高效、有用、先进的专业知识应用系统的建立。服装设计专业的特质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服装设计者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后,还需要将这种新的设计理念付诸实践,通过实践将其转化成可视的作品,从而完成整个创造过程。通过实践,设计者既能得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又能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在学习者、社会与专业学科三者之间进行有机融合与统一,构建一个高效、有用、先进的专业知识应用系统的必然因素,用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社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新型专业能力。在实践课程内容上,增加与之相关的项目课程与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投身整个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亲身体验并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创造性的眼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该类实践课程过程中,学习者还可有意无意间更多地接触他人与社会,通过融入社会,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能力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从而提升其社会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夯实基础。隐形课程的开展亦是非常必要的。在完善丰富了服装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可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商品属性,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服装行业之中,进行市场调研,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了解服装市场,有意地使学生接触更多的隐性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内在意识,培养其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设计头脑,促使其树立独特的专业设计理念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激发自身潜力,发现自身不同,实现自我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不代表具备一定的创新力,概念(被造物本质)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因为设计概念作为被造物本质的文本形式,是被造物体现的精神内容,也是设计的本质。怎样实现概念的创新,中间必须经历一个研究环节,才能实现现有认识—研究—深入认识—新的概念—实践—视觉化概念的整个过程。首先,创建有价值概念的基础是认识,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认识和概括,丰富的理论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宽广的认识面。概念的创新源于认识的深化,没有认识不能形成概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概念的形成。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产生变革,变革实现创新。所以,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在研究方面下功夫,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才能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认识的深化,进而形成有价值的概念。认识是基础,实践是推手,研究是关键,这也是理论、实践、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在。其次,概念形成的基础是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挣脱原有认识与经验的束缚,实现对原有知识与经验的抽象、提炼、超越与升华,转化成新的、有价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有价值的概念,进而通过实践视觉化概念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我们所创建的设计概念不仅指向被造物本质,同时,它对于自然、特定的社会环境、企业和消费者生活应具有价值和意义,这是设计的本质,也是设计的责任。如针对当今服装品牌高库存现象的研究,便于形成以降低库存为导向的设计理念,结合市场营销学和市场管理学,搜集资料并做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品牌市场进行认真分析,了解服装市场现状及管理模式。例如,研究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几乎“零库存”的现象,发现其有一套独特的管理与设计模式——基本款至上。(图2)简单的款式突破了年龄段细分的原则,适合任何年龄段的目标消费者,从而形成大的市场规模,且高比例的基本款降低了设计的犯错率,进而将设计师的精力放在基本款的设计及创新上,同时弥补了其他补充款式不足带来的销量问题。如此,有了设计的参照物,对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有的放矢,才能形成以降低库存、符合企业利益为导向的概念,完成设计的创新。又如图3,是国际时尚大师范思哲的印花作品。不难看出,作者将巴洛克、拜占庭、动物纹样等各种所能想象到的图案从它们各自的历史社会及图形的含义中抽取出来,摇身变成设计师自己的新的概念,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将经典与艺术混搭,风格难辩,加之极简的线条、大胆的用色,使作品不仅成为静止的服装,更是流动的风景,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视觉盛宴。概念的形成是一种思维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深入研究,实现认识的深化,透过事物的表面了解现象的本质,通过实践环节将新的概念视觉化,有助于实现设计从形式到思想的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综合型创新性服装设计人才。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没有研究这一关键方法做桥梁,没有实践这一物化过程,我们的专业知识、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拓宽相关知识领域,通过深入研究深化认识并综合运用是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将学习者从他人知识框架的复制者转变为自我知识模式的构建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建立具有服装设计专业特质的新型意识与理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创新人才。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衣”排在基本要素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从物质生活上来看,服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精神生活层面分析,服装是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品位甚至是文化知识水平。服装设计是服装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服装层次高低的重要环节,而服装结构是服装设计基础的进一步延伸,并且设计对于品牌的销售和推广,即服装管理有一定影响。

  服装设计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加以美学特点而形成的,借助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剪裁的方式理念,最后完成样衣实物的制作,它是整个服装的基础部分。服装设计工作包含多个方面,如服装的结构构思、面料选择、剪裁方式、工艺运用甚至是配饰装饰等一系列的设计,服装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审美水准。每一件服装的设计都能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代表了其设计的态度。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选择是结合自身的外在体态结构和内在审美水准,服装的穿戴会影响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从更深层次上来讲,服装设计的结构反映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民族等。服装是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设计师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传递了设计师自身的观念,所以服装的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服装结构基本要素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服装的整体造型设计,展现服装的整体表达效果和风格,也是消费者对服装设计层次的首要印象;二是服装的结构细节设计,具体体现在服装各个部分的裁剪方式和细节处理,像衣兜的设计、纽扣的颗数和排列方式等一系列细节设计都属于此;三是服装的工艺设计,这是服装从设计理念转化为样衣成品的重要过程,从设计图纸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的表达效果,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服装的面料材料选择、服装的附带装饰品设计等。由此可见,这三项基本要素在服装结构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把握好服装结构中的各个要素,才能更准确表现服装设计理念。

  不同的人对于服装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身形和体态会有所不同。比如,欧洲和美洲人的身形比较高大,而亚洲人的身形相对就比较瘦小。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服饰,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应针对差异性考虑服装结构的个性化;在同一地区也要考虑消费者的身份、年龄以及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服饰,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服装结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

  设计师在考虑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之后,要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展现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达到更完美的设计效果。在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服饰作品,使服装设计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采用一些独特的技巧展现自己的服装设计特色,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多样式的工艺,再搭配一些特色的饰品来凸显他们的设计理念,进而表现其个性化。很多知名设计师都是因为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其设计的服装才受到名人、明星的追捧。

  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总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会考虑服装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服装的材质面料、工艺水平、整体结构以及上身效果都符合消费者对服装的期待,那么这件服装就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只有服装的设计风格新颖、面料舒适、细节处理得当,才能充分展现服装设计的精良品质,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提高服装销售的总量。同时服装销售总量的提高也会影响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对服装设计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服装的品牌效应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通常消费者在消费时,首先会选定一个服装品牌,再对其中的服装产品进行挑选,这是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所以越是知名的品牌,竞争越激烈,知名品牌如香奈儿、LV、爱马仕等都是流行且奢侈的代表。好的服装设计能够带动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效应也能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加入,进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个性化的自我追求也是在大众发展趋势下进行的。服饰的流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对的,流行的服装设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环境,高层次的服装设计受到大众的喜爱,代表了当下流行的大众趋势,如消费者对于服饰的选择和购买会受到晚会、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穿戴风格的影响,设计师可以根据当下人们的关注内容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服装。所以,可以说服装设计引导了大众对于服饰的购买方向。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艺术学的各个方面,服装设计能够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理念,同时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内涵,反映了消费群体的审美和物质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服装,进而展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

  [1] 占琳.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与服装管理的影响[J].辽宁丝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