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最新版6月23日—27日,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2025东盟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在南宁举行,活动邀请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华文媒体记者到南宁开展参观考察、线上培训、非遗体验等活动。26日下午,东盟华文媒体记者来到南宁新会书院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他们在此参与由广西日报社爱上非遗(有梦乡村)全媒体工作室策划承办的“看见·指尖上的中国”中国(广西)—东盟华文媒体非遗体验活动暨第6期“非遗之城”主题沙龙。
此次活动特别设置非遗茶会、非遗项目展演、非遗工艺品展示与技艺体验、非遗影像展等环节,让记者们深入领略广西戏剧艺术的深厚底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柳州三江驻邕侗歌队在新会书院门口弹唱侗族琵琶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记者 吴晓雨 摄
非遗茶会汇聚了梧州六堡茶与横县茉莉花茶两大茗品。茶艺师倾情演绎,深入解读梧州六堡茶“红浓陈醇”的岁月积淀与横州茉莉花茶“鲜、灵、醇、爽”的清新雅韵,为每一位到来的贵宾奉上一杯六堡茶品鉴,暖心暖胃,感受非遗茶韵悠长。
在非遗项目展演环节,邕剧节目《邕城戏韵》生动展现了武生、花旦、小旦、青衣等戏曲艺术形象,主办方特别邀请嘉宾登台,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学习戏曲身段;柳州三江驻邕侗歌队献上了悠扬的《侗族大歌》,其独特的民族旋律令人陶醉;青年古琴师钱薇演奏经典古琴曲《流水》,曲中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志在流水,智者乐水”的深远意境。
星洲日报记者周净禾(左)与印尼亿乐荣电视台记者努尔阿芙拉(右)一同上台向专业演员学习戏曲身段。记者 吴晓雨 摄
在充满互动与沉浸感的体验环节中,北流沉香线香、右江壮族麽乜、南宁剪纸、南宁老友粉、梧州六堡茶等诸多非遗亮相。代表性传承人携文创产品与制作工具来到现场,与嘉宾进行深入的技艺交流与互动。
印尼亿乐荣电视台记者努尔阿芙拉(左)品尝南宁老友粉。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供图
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桂珍正在教星洲日报记者周净禾制作麽乜。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供图
印尼印华日报总编辑袁霓在壮锦展位驻足良久,最终选购了一款别具民族风情的手提包,这件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手工艺品让她爱不释手。这是袁霓首次购买带有民族元素纹样的手提包,她认为这样的手提包不仅富有文化底蕴,更展现出独特的设计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剪纸,以后一定要带朋友来感受这份乐趣!”柬埔寨华商日报社采访部主任陈玉玲手持自己精心制作的绣球剪纸作品,笑容满面地分享道。在南宁剪纸项目展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带来的众多南宁剪纸文创产品,宛如磁石般吸引着嘉宾驻足。在钟昀睿细致入微的指导下,嘉宾们摆弄着手中的剪刀,很快,一幅幅构思精巧、线条灵动的剪纸作品便相继诞生。
印尼印华日报记者林友爱(右二)与钟昀睿一同展示剪纸作品。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供图
在侗族油茶体验区,歌声悠扬,侗族打油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覃秀新与伙伴们唱起婉转的敬茶歌,以热情的侗族礼仪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广西油茶美容又好喝!”嘉宾们端起油茶,在欢声笑语中细细品味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伴着欢快的琵琶歌,大家不自觉地拍手伴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这里不仅有醇厚浓香的传统油茶,更有创新的荔枝味油茶奶茶供人尝鲜。
最后,活动在侗族多耶舞中圆满落幕。嘉宾们纷纷手牵手,融入多耶舞的欢乐队伍,唱起《民族团结歌》,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
为展现广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活动还精心策划了非遗影像展。书院内的木质结构、雕花窗棂与非遗影像展的主题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壮锦、贝雕、坭兴陶等30余项广西非遗项目的精美展架摆放在书院内,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东盟华文媒体记者、有关领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演者、工作人员等近30人参加活动。
北流沉香线香非遗守艺人李亮正向印尼印华日报记者林友爱(右一)介绍沉香线香。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