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传承南梁精神 电力人的“光明接力”

  工作服       |      2025-06-25 14:05:54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6月22日,电闪雷鸣撕裂了南梁小镇的宁静,暴雨如注。南梁供电所的值班室里,电话铃声急促地响成一片,“喂?供电所吗?我家突然没电了,家里就我和小孙子,黑灯瞎火的,很害怕……”电话那头,一位老大娘的声音透着焦急和不安。雨夜、断电、独居老人和孩子——每一个词都牵动着值班员的心弦。“大娘别急,我们马上就到。”张崇凯和同事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抓起工具包,一头扎进茫茫雨幕中。车轮碾过泥泞的山路,车灯艰难地劈开黑暗,向着那急需光明的人家疾驰而去。对于他们而言,这不过是无数次出勤中普通的一次,但每一次,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承诺——“人民电业为人民”。

  在陕甘边革命老区厚重的黄土塬上,南梁这个红色小镇静静伫立。虽地处偏远,却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南梁革命纪念馆的斜对面,依稀可以看到“人民电业为人民”几个红色大字,那是一代代南梁供电人守护一方光明的铿锵誓言,更是他们传承“南梁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供电所里,却先后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何建功,国网公司劳动模范杨虎诚、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苏志远……

  “电路不通,我睡不着。”这句常挂在嘴边的线多年的线年成为南梁供电所抄表员起,他始终以赤诚之心勇担责任使命,守护万家灯火。2009年的一个冬夜,何建功妻子刚将做好的鱼端上饭桌,他的手机骤然响起。挂断电话后,他匆匆披上外套便奔赴现场。山间雪夜,凛冽寒风裹挟着细碎冰晶,在空荡的山野呼啸盘旋。雪那么大、路那么滑、夜那么深、地形又是那么复杂,他们只能一根电杆挨着一根电杆地往过检查。直到凌晨6点天蒙蒙亮,何建功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进门只说了句“终于恢复供电了”便倒头大睡,而像这种场景,他的妻子早已习以为常。2025年4月28日,何建功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说:“这个奖属于千千万万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人。”

  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的老党员杨虎诚,扎根乡村一线年,是南梁供电所的 “光明将军”,50多岁的他现在依然在南梁这片红色热土发光发热。自1995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就用真情和真心服务群众,和百姓打成一片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带领全所员工扎根革命老区,架起党和群众、电网与用户的“连心桥”。他常说:“要把客户的事放心上,供电早恢复一分钟,就绝不拖延,得对得起这身工作服。”凭借出色业绩,他先后获评省、市、县“先进工作者”和“国网公司劳动模范”,带领南梁供电所实现八年全业务零投诉,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标杆就在身边,榜样并非遥不可及。那看得见的身影、摸得着的温度,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和引领。苏志远从线路运检工到负责营销工作,每个岗位的历练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善思好学的印记,而激励他不断前行的正是那些身边的师傅们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在南梁供电所工作期间,他优化电费回收管理奖惩工作机制,以智能交费推广、智能抄核收应用和“互联网+”融合为手段,坚持创新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紧盯电费回收目标不动摇,全力确保电费资金“颗粒归仓”。作为国网庆阳供电公司青年成长典型,苏志远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斩获多项荣誉,生动诠释了“光荣和梦想同在,挑战和机遇共存”,以创新实践诠释新一代电力人的奋进力量。

  群星辉映,自成璀璨星河。置身其中,再微小的光点,也会被激发、被照亮,最终融入这片光亮。张崇凯作为南梁供电所骨干,2024年8月9日,正在外地休年假的张崇凯从朋友圈得知南梁遭受暴雨洪灾,毫不犹豫驱车数百里赶回供电所,不顾疲惫地投入抢修。“保电无小事,南梁革命纪念馆是我的责任区,我必须时刻担好责、履好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保电工作中,张崇凯作为责任党员,坚守在保电最前沿,印证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辉煌”的奋斗真谛。

  一人点亮一盏灯,众人传递光与明。当先进成为寻常,优秀便成了集体的底色。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蝶变,靠的是一代代南梁电力人将“南梁精神”传承到行动上,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牢记在心尖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那些工装上浸透的汗水,那些深夜里亮起的灯光,那些面对难题时的坚毅眼神……都是无声的号角,召唤着更多后来者同向同行,续写守护光明的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